快速柱色譜法
快速柱色譜法是1978年發(fā)展起來的一種替代長柱色譜法的方法。
該方法旨在從混合物中分離組分,從而純化它。它是從現(xiàn)有的長柱色譜技術建立起來的,耗時且常常不令人滿意。簡而言之,快速柱色譜法使樣品通過填充有凝膠的柱,凝膠將樣品分離。
快速柱色譜的創(chuàng)始人Still和同事一直在使用中壓色譜和短柱色譜來替代長柱色譜。他們決定將這兩者結合起來,以克服長柱色譜費時、回收率低的缺點。
最初用于填充柱的凝膠是硅膠,它仍然被廣泛使用。他們用氣壓推動溶劑通過硅膠柱,壓縮柱。然后施加樣品,并使用相同(可以不同,但通常相同)的溶劑使樣品通過柱。然后收集純化的組分或級分,整個過程大約需要5 - 10分鐘。通常,小部分首先出現(xiàn),大部分在最后洗脫。通過薄層色譜( TLC )板對收集的級分進行原始分析。
硅膠快速柱色譜自問世以來,在有機化學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。然而,指導方針往往是松散的,受個人經驗的驅使,或者在設置改變時沒有很好地翻譯。但是,有些事情還是成立的。增加樣本量會導致分辨率降低。與高效液相色譜( HPLC )相比,快速柱色譜的分辨率已經是中等水平,但足以進行充分的分離,因此數(shù)量的增加只會使情況惡化。其次,最佳流速取決于柱的長度和寬度以及凝膠的性質。這是由于可用的板的數(shù)量,例如,更長和更窄的柱將提供更多的理論板的數(shù)量,從而影響流速。最后,分辨率受固定相的影響。如果固定相或排列在柱上的凝膠更均勻,并且具有更小的粒度,則它提供更好的分辨率。粒徑越小,表面積越大,分辨率越高。
操縱所有這些因素以優(yōu)化組分的純度或回收率可能相當復雜,因為它們相互作用,但獨立測試時具有不同的效果。例如,流動相選擇性對拆分效果影響最大,但又取決于色譜柱容量。然后,這又會受到所選擇的溶劑的影響。
因此,在開始任何真正的實驗之前,需要測試或計算flash柱色譜中使用的設置。如果有來自TLC的數(shù)據(jù),可以計算最佳設置,而不需要測試任何快速柱色譜設置。低薄層色譜延遲因子( Rf )提供更好的分離。使用這樣的數(shù)據(jù),可以計算所需的溶劑量,因為它們彼此成反比,并且兩者都與柱空隙體積(樣品加載前的柱中的溶劑)有關系。
在原來的方法中,防止色譜柱變干是非常重要的。然而,此后開發(fā)了一種更方便用戶的替代物,稱為干柱快速色譜法。這種方法已被首次使用的學生所采用,同時仍能產生與分析TLC質量相當?shù)妮^好結果。原理相同,但柱中含有干硅膠。粉末狀干凝膠通過抽吸被填充到柱中,最終得到大約1cm的用于溶劑和樣品的均勻床。柱也通過抽吸洗脫,并在每一級分后干燥。
-
焦點事件